1
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自己欲望的奴隶,市场上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就能说明人类满足自己欲望的需求是多么强烈。而那些不断产生的欲望说明人不可避免的都要考虑自己的得失,因此人们不可能随心所欲。比如说你想要钱,抢银行当然是很快的方法,但是抢完银行之后跑不掉会死得更惨,因此很少人会因为想要钱去抢银行。所以不加考虑地实现自己的想法是不可能的,人们必须依靠理性的思维来判断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当每个人都想依靠理性来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一些类似底线的东西便产生了。比如每个人有拥有私人财产的权利,私人财产不应受到侵犯,人人有话语权等。当人群中有了这些基本底线,才能说这些人构成了一个社会。所以不尊重每个个体的权力,没有这些基本底线,就不可能有功能正常的社会。看看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发生了多少无视底线没有节操的事情,就知道这个社会运作得如何了。
但是除了那些能移民的家伙以及权贵之外,我们都得在这个社会里生存。所以这个社会运转的情况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这个社会健康了,你就不用担心吃到三聚氰胺或者皮鞋。这个社会不健康,你愿意默默忍受高到离谱的房价么?这些都是关系自己利益的事情,但是上网骂骂根本改变不了什么。而想让这些利益最大化,就必须懂一些社会运作的基本原理,来理性地看待这些问题。
“能够在激流中屹立的人,未必能挺立于人海。一个人的幸福仅靠个人奋斗是不够的。如果没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整体性推进,一切个人的幸福都是可疑的。” ——《重新发现社会》p19
2
我们爱的是什么国?
在英文中,有中文里“国家”之意的至少有4个, nation,state,country,land。 Nation侧重指国民、民族;state指“政权意义上的国家”,英文里的Rogue State指的是流氓政权,并不涉及全体国民;country主要指国土,也包括国民;而land一词指土地,多用于诗歌抒情,比如motherland。
那我们所谓的爱国爱的是什么?
是爱政权嘛?是爱政权嘛?是爱政权嘛?
3
如果你可以制定任何规则,而不会有任何不良的后果,你会怎么做?
如果政府拥有无限的权力,而没有任何制约政府的方式,那会怎么样?
限制政府的权力有三种思路
一﹑以权力制约权力,比如西方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如果拥有行政权的政府还拥有立法权,那法律变会制定得对政府的有利,比如说高税收。如果拥有行政权的政府还拥有司法权,那法治社会就是扯淡,政府违法不会受到任何处罚。如果拥有司法权的法院还拥有立法权,那么法院想判谁有罪只要改一下法律就好了。所以三权分立是很重要的。
二﹑以权利制约权力,即保证公民的基本个人权利。比如说公民私人财产不受侵犯,因此政府向收税的话就必须征求公民同意,制定的税率必须经过公民同意才可以征收。比如说政府不能随便拆掉别人的房子卖给开发商。
三﹑以社会制约权力,即结~~社自由。托克维尔在《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如果没有结~~社自由以防止政党专政或者大人物专权,“一个伟大的民族不是要受一小撮无赖的残酷压迫,就是要受一个独夫的残酷压迫。”
4
一些事实:
我国立法权由最高人民代表大会掌握,而人大代表中党员差不多占70%左右
我国掌握司法权的法院由地方政府财政提供经费
我国宪法规定了税收但是没有规定税权
我国没有民法典,只有民法通则。而民法典是“公民、法人的权利宣言”。
你信自己有宪法第三十五条里写的自由么?
我会随便告诉你我国宪法是有违法理的么?
5
“自罗马以来,世界上便有了“面包+马戏”的统治术。面包自然是让人吃饱肚子“不去造反”,而马戏是让人耽于娱乐“忘记造反”。当给予面包与马戏便能说服民众,使之有了肉体上的基本满足于精神上的享乐消磨,并且因此丧失批判当权者与改革政治的动力,一个社会便有可能从此“太平”。事实上,这样是古罗马的统治者大建角斗场的原因之所在。如今,传播或者文化学者时常感慨,尤其在大众传媒俘获了人们的视听之后,后者将会“娱乐至死”” ——《重新发现社会》p308
政府天天高喊保GDP百分之八增长不过是为了维持社会表面的和平而已。而为了保八不择手段也产生了很多严重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产能过剩。比如说一条高速公路在今年才有通车的需求,而5年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就把这条路给修了,那今年要建什么?因产能过剩产生的经济泡沫一旦破灭整个经济会死得很难看。
6
一个国家有着怎样的未来,必首先决定于全体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国家保持一种怎样的态度。爱国主义者真正要做的不是忙于督促每个人去爱国家,而是要让国家能够爱每一个人。指望仁政,就相当于被抽打的牲畜希望主人轻轻鞭打。而独裁者所拥有的权力,从来都是那些甘心放弃自己权力或权利的人聚沙成塔授予的。如果中国有十分之一的人明白这些基础的社会学,并积极去争取自己的权力,那么中国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这也是我写本文的动机之一。但是现实中有太多犬儒主义的人,他们没有理想﹑玩世不恭﹑冷嘲热讽,对现实不满却又远离政治与社会运动,带着一种自命清醒的虚无主义,从不与强权对抗。因此《重新发现社会》这样一本启蒙读物的出现确实十分有意义。
PS:我受到《重新发现社会》的启发而写的这篇文字就是在抽南都周刊的某评论——“需要此书的读者可能根本就不读书,而读到此书的读者可能又不需要如此启蒙”
Jungle
20:57
2012.08.2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