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9日星期日

四有青年 2011-12-8 00:03

大家好我又来散播反动言论了。

其实是篇毛概课论文

格式什么的还不对

挺没意思的不要看了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本教科书中的第十章第第一节第二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里有这样一段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那么什么样的公民才算的上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呢?

接着往下看:“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体现;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理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培育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整体标准。”可是什么叫有理想啊?怎样才算有道德啊?纪律指的是什么啊?有文化又是什么概念啊?

书上继续说:“在现阶段,加强文化建设就是要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要求来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逐步使全体公民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的纪律观念和较高的文化素质,使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使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不断向着更高的层次提升。”可是我们都不知道什么叫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怎么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要求来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啊?

本知识点的最后一个自然段里说:“培育“四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到最后书上都没有给出“四有”的具体定义,反而继续给出了一些难以定义的概念,比如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不知道编书的人是怎么想的。他们首先给出了一个“四有”的概念,但是不给出这个“四有”的具体定义,不论证这个“四有”存在的可能性,然后就把这个“四有”看成公理似的推导出了一系列看似逻辑上正确的结论。可是这些结论再正确,推导的过程再有逻辑,最初的那个“四有”公理如果不成立的话不就等于什么都没有么?

这样的定义模糊不仅仅出现在这个四有青年上,在八荣八耻,三个代表里也同样存在。比如说“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什么叫热爱祖国?怎样算热爱祖国?爱党就等于爱祖国么?什么叫危害祖国?怎样算危害祖国?持与党不同政见就叫危害祖国么?同样的三个代表的表述中也有各种定义问题。“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生产力的先进性怎么判断?如何区分先进文化与不先进文化?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什么?这些最基础的问题都讲不清楚那强调坚持三个代表树立八荣八耻的重要性有什么意义?就像现实世界根本没有龙而去论述一堆屠龙的重要性有什么意义?

如果像这种最基础的定义问题都搞不清楚的话那课本里的各种排比句都会失去意义,那为什么课本里不给出这些定义呢?还是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根基模糊不清的空想推论之上的?如果编书的人逻辑有问题想不到这点的话那为什么拿这样的教材教我们?如果编书的人逻辑没有问题的话那就应该给出这些基础定义,然而书上没有给出,我只能理解为编者给不出这些定义。事实上像理想道德这类哲学问题,我认为是不可能给出定义的。因此我不禁怀疑整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是就跟它的前身马克思主义一样是二十世纪最大的幻想*?

但愿我们所学的知识不是幻想。如果真是幻想的话,请赶快从幻想中醒来。  





*:“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最大的幻想。”——Richard Pipes《共产主义实录》

http://www.douban.com/note/16666338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